首页 寺院简介 会长简介 保定佛教新闻 佛教资讯 莲池讲坛 佛教文摘 政策法规
 安徽省芜湖市人大常委...
 保定佛协举办永远跟党...
 蠡县德善寺举办学党史...
 蠡县普贤念佛堂组织永...
 安国佛协举办永远跟党...
 永远跟党走——唐县佛...
 祝贺唐县佛教协会第五...
 博野佛教场所深入开展...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资讯

国内首次“佛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召开

更新时间:2016-06-03 08:52:53点击次数:6629次

     2008年07月02日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

                                研讨会现场

                               楼宇烈教授发言

                               杨曾文教授发言

                                赖永海教授发言

                                孙昌武教授发言

                               麻天祥教授发言

    佛教在线浙江讯 2008年6月25日,国内首次“佛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浙江普陀山普济寺成功召开。被邀参会的各位专家教授对此次研讨会的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于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看法。大家一致希望,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受到重视、得到保护。

    佛学专家——保护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在会议上讲话中提到,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要更好进行保护还是离不开佛教界自身。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依靠口口相传、身身相传、心心相传的。同时也因继承人自身的体悟、理解,而有所发展和演变。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提到,中国佛教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至今的佛教文化遗产,不单纯是历代广大佛教僧俗信众的创造,也是不断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汲取营养成份的产物。保护中国佛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大学教授赖永海同样也在研讨会上指出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说,佛教的思想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一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南开大学教授孙昌武以观音信仰为例,详细讲述了观音文化对中国人精神生活、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他说,观音信仰是中国佛教信仰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其影响更远及于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传佛教流传的国度,如今更随着佛教的广泛弘传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武汉大学教授麻天祥同样以普陀山为切入点,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观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交融和观音信仰在民间的发展演变过程。

     各位专家教授对于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殷切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对保护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提出了若干中肯的建议。

     楼宇烈教授建议认真辨别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和受外界影响“变味”的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予以保护。他还提醒大家,“申遗”并不是最终目的,切实的保护好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杨曾文教授认为水陆法会和佛教造像技术完全有理由加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发展演变而来的,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和保护。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琳也认为可将水陆法会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让涵盖佛教音乐、美术、传统仪式的法会受到重视和保护。

    孙昌武教授和麻天祥教授不约而同的建议将观音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他们认为观音文化不仅仅是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华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做好调研、推动申遗、加强保护

    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专家徐艺乙、王海霞等就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申遗工作也提出了宝贵意见。

    首先,两位专家肯定了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南京艺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乙谈到,在以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他早已注意到佛教方面的内容。在国家已公布的5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中,佛教遗址、庙堂占很大比例。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申报的多,进入名录的少,其实还有很多项目可以挖掘,比如佛教故事、佛教仪式、佛教的医学技术、造像雕刻艺术、佛教庙堂建筑及其装饰、佛经造像雕刻艺术等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王海霞也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作,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专家。在研讨会上,她对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佛教艺术是宗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国佛教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闻名于世的三大石窟艺术、藏传佛教的唐卡和雕塑艺术,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两位专家向大家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基本情况,尤其对申报程序、注意事项做了强调说明。徐教授指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中主要有两大原则:一为原真性,即所申报的项目应该从刚开始创造到流传至今都是按自身的规律在演变发展。二为濒危性,这点尤其重要。徐教授认为,佛教文化中的不少项目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毫无疑问的,但关键在于哪些即刻面临着失传,急需列入国家保护体系。除了这两点,还要考虑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基于以上几点,徐教授提出三点建议:

     1、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和规范,对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摸底、整理排队,以确定哪些项目可以列入国家保护体系之中。

     2、跟地方文化部门做好沟通。

     3、把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原真性和濒危程度,尤其是濒危程度排序,以利于评审专家的工作。

     王主任则对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她主张要把工作细化,深入田野进行基础的调研,进行详细精彩的个案研究。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唐卡方面的专家,王主任以此个案为例,指出唐卡的保护和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年青一代造像度量经学得不够扎实;广告画颜料取代了传统矿植物颜料;年青人受商业社会影响,心态浮躁;很多从业人员并不完全和深刻地接受藏文化等等。

     王主任更进一步提出保护佛教艺术的具体思路和方法:第一,做好造像艺术的图谱、程式规范等的调查;第二,做好传统佛教艺术制作技艺的记录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库建设;第三,做好著名艺人的口述史记录和文本整理、影像记录。

     还是以西藏唐卡为例,王主任谈到在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已经出版了关于西藏绘画艺术的教科书式研究著作,其内容全面细致,影响很大,而在国内这方面还是空白,这不能不说是很遗憾的。

     最后,王主任还分析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她指出保护与发展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两个方面。我们保护的对象是原生态的传统作品,应该完全按照古法,丝毫不变。但我们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时代特点,研发具有创意的佛教艺术作品。如此便能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两位专家的精彩建议引起积极回应,与会学者纷纷表示赞同,并展开深入讨论,提出更具体的建议。南京大学洪修平教授建议,在进行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普查时,可以考虑列出两个名录。一个是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名录,一个则根据濒危程度,列出急需加以保护的项目。

     专家教授献言献策,为更好地保护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道路。不知不觉研讨会已接近尾声,普陀山飘落起丝丝细雨,草木沁绿,枝芽吐翠,喻示着佛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洋溢着盎然生机。(图: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文:陈萌、唐晶)

(编辑:保定佛教资讯网)
保定市佛教协会主办 www.bdfjzx.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真觉禅寺  邮编:071000  电话:0312-2019833
Email:bdfjxh@163.com    技术支持:友乐网络  冀ICP备08009030号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1007号